济南二安心理咨询中心:
成立于2003年,隶属中华医学会。0531-81155995,首批获得资质
认证的公益性山东心理咨询机构,
济南心理咨询专家在线,对青少年
儿童心理咨询,婚姻家庭、考试工
作减压疏导,情感沟通等。本中心
长期关注大众心理需求,多位经验
丰富的心理医生,运用多种有效疗
法等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愿您身
心二安。
● 何为感恩意识?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感恩意识?在“商品拜物教”渐渐蔓延的时下,互惠互利、相互交换似乎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流行模式,但这种建立在利益计较、物物往来之上的关系,显然不同于感恩;与物质上的互利和回报相联系的,是“礼尚往来”,这种礼义上的互动所实际追求的,是合乎世俗层面的社会规范,但它与真正的感恩同样相距甚远
● 慈善的本意,当然是不求回报和感恩的。但作为人的一种社会伦理意识,感恩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当他人为我作出真诚而无私的付出时,其中同时也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对此产生感恩之念,相应地不仅仅在于肯定他人为自己的付出所具有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且也是对行为过程所展示的崇高人性表示敬意。在此意义上,懂得感恩既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
● 以人的价值与人性的体悟为实质的内涵,感恩固然需要形式层面的表达,但它更离不开心灵的感悟和沟通。感恩意识的背后是自我与他人或更广意义上人与人的关系,现代化的过程固然将商品、市场推到了前端,但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着超越市场与商品的关系。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某地五名高校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受到资助,但整整一年,这些学生几乎没有主动与资助者联系,更没有以任何方式向资助者表示感谢之意,资助者鉴于其缺乏感恩之心而决定中断对他们的资助。
对这一事件本身,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评论,事实上,有关的讨论已经展开并且可能还会延续。事件直接涉及的是资助者与被资助者的关系,如果撇开突然爆出的某副局长的女儿也成为贫困生这一弄虚作假行为而引发另一番有关监管问题的热议不说,其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引人瞩目之处,然而,人们之所以予以特别关注,乃至议论纷纷,其背后显然蕴含着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何为感恩意识?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感恩意识?
当人第一次学会说“谢谢”时,他同时也开始向感恩的意识迈出了一步。然而,真正的感恩并非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言说”之上,它具有更丰富和深沉的内涵。
在“商品拜物教”渐渐蔓延的时下,互惠互利、相互交换似乎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流行模式。与之相联系的“知恩图报”,往往被理解为受惠于人,则应作出相应的回报。这种建立在利益计较、物物往来之上的关系,显然不同于感恩:它仅仅是物质交换的延伸,而缺乏内在的精神触动和回应。
与物质上的互利和回报相联系的,是“礼尚往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世俗的眼光中,投之以李,便应报之以桃,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以礼相待、彼此往来,是天经地义的。作为日常交往形式的体现,这种礼义上的互动所实际追求的,是合乎世俗层面的社会规范,但它与真正的感恩同样相距甚远。
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功利化、外在化为背景,在年轻的一代中,感恩似乎已越来越成为一种遥远的意识。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早已将父辈的尽心尽力视为理所当然之举;家庭中长久的中心地位,则使他们已习惯于接受他人的付出。对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一代人而言,生活的艰辛仿佛仅仅是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为生活而操劳、奔波则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们身心交瘁地付出在他们看来是如此自然,以致如果要他们为此而感恩,他们反倒会觉得诧异。推而广之,在社会领域,他人、社群对他们的关切、照应,也往往被理解为他们应享的权利,对这种来自社会的关爱可以坦然受之而无需思恩。前面提到的五名大学生真实的内在想法我们无从确知,但其外在的行为方式,似乎使人有理由将其与以上现象联系起来,而资助者的失望之感,无疑也与此相关。
以上状况无疑值得深思。慈善的本意,当然是不求回报和感恩的。但作为人的一种社会伦理意识,感恩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当他人为我作出真诚而无私的付出时,其中同时也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对此产生感恩之念,相应地不仅仅在于肯定他人为自己的付出所具有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且也是对行为过程所展示的崇高人性表示敬意。在此意义上,懂得感恩既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相反,在这方面的冷漠、麻木,同时也是对他人及其存在价值的漠视,后者或多或少显现了与健全人性的距离。可以看到,是否具有感恩意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作出形式上的合适反应,而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
以人的价值与人性的体悟为实质的内涵,感恩固然需要形式层面的表达,但它更离不开心灵的感悟和沟通。作为一种意识,感恩既不同于基于功利关系的彼此互利或简单回报,也不是基于外在规范的礼尚往来,而是源于心灵的内在触动或震憾。事实上,真正的感恩,总是表现为情感上的内在沟通,它发自人的内心,而不是仅仅摆出某种姿态,做给别人看。具有感恩之念,不仅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人性自觉,而且具体展现为情感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当然,实质与形式并非截然相分。注重感恩的内在或实质方面,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其外在形式上的展现。如果一个人自称有感恩意识,但在实际的言行举止中,却没有任何与之一致的表现,我们似乎便有理由怀疑其意识的真诚性。内在的德性需要在道德实践中得到确证,真诚的感恩之心,也应当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加以体现。在扬弃单纯的外在形式、虚文空言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真诚意识的外化、内在心声的表达。行善者固然不应要求他人有感恩之举,但受人之惠而在实质层面与形式层面都漠然处之,同样很难视为合理的回应。
面对无处不在的物化追求,面对日渐为功利意识所渗入的人际关系,面对趋于贫乏、苍白的情感世界,我们需要呼唤感恩意识。尽管这种意识也许非常平淡、寻常,其间似乎并没有任何惊天动地之处,然而,正是在这种寻常的意识中,隐含着培养健全精神世界的出发点。感恩意识的背后是自我与他人或更广意义上人与人的关系,现代化的过程固然将商品、市场推到了前端,但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着超越市场与商品的关系。从最原始的亲情,到广义的人与人之间交往,他人的付出与自我的情感回应几乎处处存在。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之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权所有2009-2012:二安心理咨询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接受本网站服务协议
专业从事 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 私人医生 出诊服务 在线约谈 团体咨询
电话:0531-81155995 QQ:931846944 信箱:2anjk@163.com
鲁ICP备13013641号-1
技术支持-中国康网